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五月, 2016的博文

罗9:1-18 恩典之路 -- 拣选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恩典之路 – 拣选     罗 9:1-18 引言:教堂不一定是基督徒盖的  1.   我们得救是拣选,不是缘份     2.   拣选是神的主权   是神的怜悯,也是公平的 在香港的时候,我服事的教会拥有一所历史悠久的教堂,那个教堂建筑费用当时候由一个社会名流独资捐出,这可是一笔非常可观的钱啊。也许我们会以为这位社会名人一定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?已经没有资料可以考证,但最少他不是个圣公会会友,因为他是个阿米尼亚天主教徒 ! 在澳洲社区里有不少教堂,在筹建的时候都是往社区筹款,所以大部分的钱是来自社区而不是来自教区。所以以前神学院里有老师这样说:“圣公会的教堂都是非基督徒捐钱盖的!”这句话当然有点夸张,但也有一定的真相在里面,因为因为当时候所谓基督徒社区里面,几乎所有人都在教会里受过婴儿洗礼,但不能知道有多少是真的基督徒。     这个社区问题也是旧约时代以色列人的社会问题,以色列人中究竟有多少真的是敬畏神的真信徒?在中国有人说佛教是传统信仰,还说在南部一带有些地方有可能达到人口 9 成的信众,好像台湾就是全中国庙宇密度最高的省份。但内中有几个真的懂佛教的教义?又有多少真的是使用佛教教义来修炼?所谓佛教徒的数字可能水分太多了,但这也难怪,大乘佛教的教义也实在太难(不过却与却与西方后现代的唯心思想接近,但与科学精神和道家的自然主义相悖)。同样的,靠自己努力去作神的子民也一样的难,以色列人的历史就告诉了我们人这方面的人性,上次叛逆的心的讲道已经介绍过了,我们天生是跟着亚当的路,情愿享受短暂之乐,也不愿意回到神的面前。但是,现在我们也就相信了,今天也坐在这里,就算目前还没有信的,今天也能一同听到神的信息,只有说这是神奇妙的安排。     然而圣经里的语言这不叫缘分,而叫拣选。缘分的意思来自佛教,说是前生彼此有了交往,而不管以前的交往是好是坏,这种前世的关系就影响着今生彼此的关系。听起来表面上挺有深度...

出32:1-13 叛逆的心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叛逆的心        出 32:1-16 引言:人心是怎样子的? 1. 违反逻辑的行为          喜欢哑巴偶像比摩西耳根清净          喜欢脱离神的方式 2. 黑暗的属灵光景,也就是反抗神的光景 3. 小心老我,小心创造偶像        人的心是怎样子的?这个问题也许让一些人想到负面经验,好像被骗啦,被出卖啦等等。但我们也不要忽略了人性中也有好的一面,所以人的心有时候好有时候坏,人是生存在善和恶的战争之中。但如果我们仔细的阅读圣经,就会知道圣经说人的心是非常的负面,而且还说坏到极处,也说人的心是在黑暗之中,受魔鬼所掌控,这究竟是什么一回事?在没有正式思想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先来看看今天的经文,里面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,也许能帮助我们了解人的心。         今天所发生的事的背景是这样子的,我们上次说过了,以色列人已经离开埃及到了一个山西奈山的下面,那时神从天降临在山顶,要亲自与以色列人签合同(立约)。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自己是以色列人,看看我们的心情应该是怎样子的。那应该是一个空前绝后的人生经历,神在埃及地上行了十个神迹,而最后一个是遍地死亡的阴影,埃及人每一个家都有人死去。然后离开埃及的时候法老王的军队来追杀,在紧急关头天上降下来火柱,挡住追兵,然后前面的红海也...

出24 君尊的祭司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君尊的祭司       出 24 引言:身份的重要性 1. 立约的权利和义务           遵命、献祭、洁净          与神团契          新约里也相似 2. 权柄与荣耀          让我们也在基督里享受神的荣耀 总结:神也预备我们去为他作见证         前几次的讲道说过了,对自己身份的认知非常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,这是为什么我们这个讲道系列里,花那么多时间让弟兄姐妹认识到基督徒的身份。在社会上来说,比如说要改变乡镇和农村的民工在大城市里的行为,也许最好的方法是改变城市人对农村人的歧视;也许应该从提高乡镇和农村的基本设施和文化资源开始,让不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也享有一定的物质和文化资源,让乡镇和农村的人士能够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自豪,而就能够看重自己的身份。而当一个人看重自己(自重),行为自然会文明高尚。日本和西方就是这样子做啦。就拿香港做例子,几十年前当大量移民去到香港,那个时候也到处是随地吐痰、冲交通灯、插队、一窝蜂的挤公车等等,也就是说现在香港年长的一辈大部分也曾经不高尚不文明,而现在有条件了,人也自重了。香港只是比国内的城市快了几十年而矣。 ...

出20:1-17 将心给我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将心给我            出 20:1-17 引言:十诫不是道德教条 1.       十诫的内容和结构      对神和对人 2.       律法的总纲     新约十诫的面貌 我们中国人喜欢道德教育,认为道德修养好是高尚,是文明。也许我们当中的 80/90 后已经不再像父母祖父母一辈那样子,对道德品格那么认真,但不管怎样,这方面中国人的传统还是差不多的。但是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以后,我们的道德感好像出了问题。在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,大概我们心底里都不能不同意一句话:“人欲横流”。我虽然很想讲一下现代社会的道德观,只是今天这不是主题,今天的主题是十诫,所以以后再找个机会了。          让我先说,十诫并不是死板的道德教条,也不是用来提高道德修养的,这点也许有些基督徒都误解了。我这样说有两个原因。第一是我们不喜欢教条,将十诫看做教条的话我们就先反感了。从上个世纪初的反礼教(鲁迅其中一个),而发展到现在的现代社会观念,我们都不喜欢教条,觉得教条在伤害我们的自由。如果以为十诫是教条,那么大部分的人就不听啦。而第二个原因是十诫的本质原来就不是教条。道德教条的意思是老师们给你一条一条的死规矩,希望我们不动脑筋,死守住规矩,慢慢形成习惯,之后那种惯性能够帮助我们做个好人,好像不赌、不喝酒、不抽烟、早睡早起等规矩,成了习惯其实一生人也是都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