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20:1-17 将心给我
将心给我 出20:1-17
引言:十诫不是道德教条
1.
十诫的内容和结构
对神和对人
2.
律法的总纲
新约十诫的面貌
我们中国人喜欢道德教育,认为道德修养好是高尚,是文明。也许我们当中的80/90后已经不再像父母祖父母一辈那样子,对道德品格那么认真,但不管怎样,这方面中国人的传统还是差不多的。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,我们的道德感好像出了问题。在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,大概我们心底里都不能不同意一句话:“人欲横流”。我虽然很想讲一下现代社会的道德观,只是今天这不是主题,今天的主题是十诫,所以以后再找个机会了。
让我先说,十诫并不是死板的道德教条,也不是用来提高道德修养的,这点也许有些基督徒都误解了。我这样说有两个原因。第一是我们不喜欢教条,将十诫看做教条的话我们就先反感了。从上个世纪初的反礼教(鲁迅其中一个),而发展到现在的现代社会观念,我们都不喜欢教条,觉得教条在伤害我们的自由。如果以为十诫是教条,那么大部分的人就不听啦。而第二个原因是十诫的本质原来就不是教条。道德教条的意思是老师们给你一条一条的死规矩,希望我们不动脑筋,死守住规矩,慢慢形成习惯,之后那种惯性能够帮助我们做个好人,好像不赌、不喝酒、不抽烟、早睡早起等规矩,成了习惯其实一生人也是都得益(我的意思是教条也不一定坏的)。但我认为十诫并不是死规矩,因为十诫的作用是在提醒人的心,是对人的心灵说话多于外在死板的规矩。十诫能够好像明灯一样照亮在灵魂的暗处,每一条都值得我们深度的思想其中的含义,然后以心去领会以后,也以心去遵守。我这样说好像是儒家老师在讲课了,但其实的道理也是一样的,我们中国人都懂。并且遵守十诫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,是用来守住作神子民的身份,就是说是用来维护与神的正常关系。如果忘记了与神的关系这个大前提,什么的道德意义也再没有价值了。所以让我再强调,在爱神事奉他的大前提下,遵守十诫是非常有用的。
就让我们仔细看一下十诫的内容吧,看看十诫是怎样的照亮我们的心田。我们今天不会全部讲解十诫,我们找其中几个作例子。20章这里说到以色列人已经来到了西奈山的下面,要正式与神签合同(立约)成为神的子民了,而十诫是立约中的条款。3-8节是一个组别:“(1)除了耶和华以外,不可有别的神,(2)不可雕刻(制造)偶像,(3)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,(4)当守安息日。”第一条也比较清楚的,不可有别的神,为什么神这样吩咐?
也许倒过来从以色列人的历史就能够明白,以色列虽然说是神的子民,但从建国开始,国内还是到处有敬拜其他的神的活动。而到了所罗门王,他娶了800个不同民族的女子为妻子,于是王家后院就变成了各样神祗的联合国,王宫里不知道有多少的神像,后来还发展到将其他神的偶像放置在耶和华的圣殿里。为什么会这样子? 不是已经和神签了合同(立了约)的吗?这就是人心了,以色列人的信仰经验正好反映出普遍的人性。所以第一道诫命正好点中了人的死穴: 我们的心不自动的归向神,而且还有反叛的倾向。而第二道诫命也相似,人心因为不自动归向神,于是以色列人喜欢也制造偶像取代神。但第二条诫命和第一条有分别,因为偶像,也可以包括了代表耶和华的偶像,所以第二条是说连耶和华的偶像也不行。但以色列人一样照犯错。出埃及记32章就记载了以色列人造了一条金牛来作为耶和华的偶像(32:4)。以偶像代替神有什么好处?它是个哑巴,它不会管你,人类只要有需要的可以去求这个偶像,风平浪静的时候就请这个神不要来管我。但这情况肯定不是与神有正常关系啦,他什么都管,而且管的严,是我们生命的主宰。偶像肯定要比神耳根清净,肯定受人性的欢迎。这不就是人心的黑暗面?第三道诫命“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”,就是不要随便的说什么什么是来自神的,而将自己的欲望和动机贴上神的名义。做这样事情背后的动机包含了多少的自大自私和藐视神,我想大家都懂的。我解释了三道诫命,希望大家都能明白,每一道诫命都针对了人性致命的软弱。
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个组别的诫命。12-17节列出了另外的六道诫命,前一组别的对象是神,而这一组别的对象是人,是神的子民之间的关系。让我特别讲第五,“当孝敬父母”。这道诫命对中国人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,没有什么争论的。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12节后半还有个祝福:“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。”意思是在以后在迦南地上可以一直活下去。这个祝福当然不是给个别的人,孝顺的人不一定每个人都长寿,而且也不会长寿到千千万万年,这里是祝福孝顺的以色列人可以连绵千代。那么这里除了是一个神圣的祝福之外,有没有包含了一些可以理解的道理? 我想有的;如果下一代都尊敬上一代,那么上一代的文化和价值观就比较容易传下去,于是孝敬父母的文化就成了传达信仰的手段,信仰可以一代一代的保存下去,使以色列人可以抵抗拜偶像的世界文化,可以站立得稳。对以色列人来说,第一、二代的人有亲身经历神的拯救,有经过逾越节、有渡过红海和在旷野流浪,但以后的就没有这些具体经验了。所以上一代有责任向下一代传递这些属灵的经验,给他们讲解其中的教训,也同样的劝导他们继续传给他们的下一代。回到我们的生活层面,很可惜的我们中国人只看重利益而不看重价值观念的教育,传给下一代的只有金钱和谋生的教育,而缺乏传达中国人的品格培养和价值观念等,所以不管是海外国内的,中国人都比较容易沉迷在物质的欲望中。而我们基督徒是神的子民,是新的以色列,更应该注意下一代的信仰教育,不应该让世俗的潮流抢走了我们的下一代,要帮助他们做个好的基督徒,使基督徒家庭和教会可以连绵下去,代代都在为黑暗的世界带来上帝之光。如果我们热心传福音,最重要的福音禾场还是在家里。
现在我们应该能体会到十诫并不是死板的教条了。它里面很有深意,目的是用来指导以色列人生活有智慧,不沉迷在人性的软弱中。而最终的目的,还是保护着以色列人神的子民的身份,维护着以色列人与神的关系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总结十诫?
我们不需要自己来做,主耶稣做了,而且旧约里也做了,只是以色列人不看重它。这个总结就是我们今天的金句:“你要尽心、尽性、尽意的爱主你的神,其次也相仿,就是要爱人如己。(太22:34)”旧约里律法的最高原则是十诫,而十诫的总纲是爱神爱人,换句话说爱就是最高的道德标准,先有爱,规矩就不是死规矩。如果里面先有爱心,那么守规矩就是用来表达爱心的工具,规矩也同时反过来培养我们的爱心。这方面新约的教导就更直接的与爱心相连,新约里面隐含了不少原来十诫的教导,比如说弗5:16节“要爱惜光阴,因为现今的世代邪恶”,它的原意就是“不要偷盗”的8戒,因为当时候的教会开大锅饭,做工不做工都在教会里吃,这样偷懒不做工的等于在偷盗那些做工的了,所以不偷懒就是不偷盗。而偷懒偷盗都是顺从了人的软弱,教导的深意是要明白你自己是主耶稣的门徒啊,不要顺从情欲,不要与世界同流合污。这是鼓励我们去爱神,并不是单单自我提升道德修养。
有关爱心的功课我们再思想更多,但现在我们可以询问自己,我们爱神的心是怎样的境况?
如果知道缺乏的,也就是向我们的父神求的时候了。因为圣经里应许过,圣灵必将爱心浇灌在我们的心里,更新我们的铁石心肠,使我们里面有活泼的灵。求主祝福我们的教会,阿们!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