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18:15-35 免债的王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免债的王       18:15-35

引言:教会是神的心意
        门徒在教会里一起成长
1.教会里的公义
面对罪恶
 
2.教会里的慈爱:饶恕
主的怜悯就是我们的怜悯

结论:君王以身作则挂在木头上


 

上一周我们谈到主耶稣在山上改变了形象,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讲道,因为耶稣在山上显示了他的荣耀,证明了他继承着旧约的荣耀,也显示了他复活的荣耀,也就是我们将来的荣耀。我希望没有听到上次讲道的可以上网看我的讲章。

今天我要说,天国的子民、就是耶稣的门徒,再等待基督再来的这段时间,应该加入教会(欢迎初信的姐妹加入我们!),和其他弟兄姐妹连结起来,为耶稣作见证。如果在某一个教会接受洗礼也基本上就是属于这一个教会了。好多的基督徒对教会的教导认识不深,我常常听到有信徒说可以自己单独追求生命成长,教会的生活有可以,没有也没有关系。另外有些人将有生之年看成一个过渡期,好像生活在难民禁闭营,只等候释放的一天,于是世界上的事就看得很淡,社区生活、民生、政治等都没有兴趣。这两种态度并不全是错,而是有偏差,因为圣经告诉我们,神对教会和基督徒在世上的生活,都看得很重。举例说,记得圣经说教会是神的殿,神的家没有?教会是基督的身体,而我们是这个身体的肢体?而有关教会生活的教导非常的多,好像彼此相爱,彼此包容,互相待求等等的彼此就有几十个。另外有关在世上的生活,还记得彼得前书说我们有责任去宣扬神的美德(美德,就不单是传福音!)? 但今天的讲道的重点并不是教会观念和生命见证,就留给下一个系列“教会”去思想吧,我们今天先思想一些教会生活一个的实际问题。

而当我们在教会里一起成长,问题就来了,当中老中青、成熟和不成熟的都在一起,简单的说是一批罪人在教会里一起学习,那么每个人的罪性和弱点就不单困扰着自己,也困扰着教会的其他弟兄姐妹,有时候甚至在伤害人。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人际关系的矛盾?在今天经文18章的前段,就有一则记载,说到门徒在争论谁在天国里是老二、老三(耶稣是老大,但耶稣的左右也是不错的位置)。耶稣这这个矛盾中有很精彩的教训:谁带头的谁去服侍人! 带头的为人民服务。主耶稣教训说权柄和服事是分不开的,没有以服事为目的的,是用错了权柄。这是有关教会生活的好例子。然后来到今天的经文,是有关饶恕,当其他弟兄姐妹犯罪得罪我们之后,我们应该怎样处理。他骂我,传我的坏话,他偷了我的东西等等也是常有发生的。在处理这些矛盾上,主的教训可以总结为两个重点,但两个重点对立而统一,就是公义和慈爱。公义,是面对罪恶;而慈爱,是宽恕。

再仔细读15节:“如果你的弟兄得罪你,你就去找他,当单独与他一起的时候,指出他的错来。如果他听你,你便得了你的弟兄。如果不听,你就另外找一两个人同去,要凭两三个人的口,证明他的错误。如果他还是不听,就告诉教会。这三节圣经曾经在教会里引起一些麻烦,因为被错误解释了,但这个误解主要还是文化引起的。经文中如果你的弟兄得罪你的得罪,在中国人中含义是很广泛的,包括了对方有没有照顾我感受、给的脸子、甚至是尊重我的社会地位。得罪与否的标准还是比较自我中心,是以我这个人的标准来衡量。但这样理解得罪,并不是圣经原来的意思。原来的意思是这个行为犯了罪,就是没有遵守神的命令,只是刚巧我是受害人而矣。所以重点不在冒犯了我,而是冒犯了公义的神,因为神绝对不以有罪的为无罪。所以这个教导就不是用来帮助社区和谐,而是处理罪的问题,因为神不喜欢教会里有罪恶。再说,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其他人的行为的话,可以想象得到,教会里面就一个一个山头,彼此互相指责,纷争不断,合一精神也就没有了,这方面我们中国教会里常有的问题。所以我们应该明白,这里说的不管是单独跟对方谈,或者找两三个人谈,还是最后让教会去处理,这三层的措施,主要不是为了帮助受害人出一口气。就是说,受害者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感受,而是帮助犯罪的弟兄回头,和保持教会的圣洁,是先从神的观点看这个事情。而对付罪,就是公义。圣经里公义的意思是超过没有犯罪,还有对付罪恶的意思。神的公义的,也就是神会将罪恶的情况改正过来的意思。

但受害人的心还不只有公义,也应该有慈爱。当时候彼得想起饶恕对方的问题,就问耶稣:“我饶恕对方七次可以吗?”7的数字当时候是代表完全,那么对方错了又犯,我就饶恕7次,我也算做得完全了,到第八次我总该可以做点报复吧?但主耶稣看清楚了彼得这个思想的虚伪。饶恕7次然后第8次可以报复,就不是真的饶恕,只是找个借口,绕过了饶恕弟兄的命令。所以耶稣说必须707次,就是完完全全饶恕,多少次都计较的意思。这样完全饶恕对方,这还没有要求他们必须先改正过来。这是什么的一回事,好多人到这里就会觉得这个教导太难了,而且传统的智慧还告诉我们,老好人只会更坏事,只会使对方更没有节制的冒犯下去。不,我们必须报复,报复不单使自己感觉舒服啊,还可以有阻吓的作用,好帮助阻止对方再犯错。这样的分析不能说没有道理,而且教会里也常常有人这样做,好像好有人生智慧的样子。但问题说,这样做是不是主耶稣的意思?

看看主这里的比喻,这个比喻一点都不难明白,一个欠了主人一千万的仆人,一方面蒙主人的怜悯,债不用还了;但另一方面就抓主另一个仆人,要他还欠的十两(十两是能力做得到的,但一千万就不可能了)。我们听完了这个比喻都觉得这个仆人太坏了,得到主人的怜悯但竟然没有怜悯的心。而我已经说过怎样解释比喻了,要抓重点,不问其他细节。所以不要问为什么这个仆人欠主人那么多钱,这是不重要的细节,这个比喻的重点是怜悯。现在明白了饶恕的功课没有? 饶恕来自怜悯,可怜对方还是一个罪人,目前还没有离开罪的捆绑。如果要明白怜悯的心肠,这不可能在世上找得到,要去到主耶稣的面前,反思他怎样饶恕了我们所有的罪。当我们从主那里明白到他怜悯的心肠,他受罪人顶撞迫害,但还是默默无声的被人钉在十字架上,为的是拯救那些迫害他的人,而那些被拯救的当中,有一个大罪人,那就是我。十字架上显示神的慈爱,就是怜悯的动力,也就是饶恕的动力。一旦我们离开了一般人的观点,而集中在十字架是耶稣所显示的怜悯,和愿意学习主的榜样,我们就能够超越道德规条,和所谓人的智慧,而已怜悯的心肠饶恕对方,也就是流露了从神而来的爱心。最后我还要挑战大家,信得过神的保守,听耶稣的教导,不要只以为聪明。《今日金句》饶恕就是医治,是医治自己,是医治整个教会。

弟兄姐妹我们从这个两段的教导中学到了公义和慈爱的功课,这都是神的性情。神是公义的,他必审判罪,所以要处理教会里的罪,和帮助弟兄姐妹离开罪恶。但同时神也是慈爱的,他饶恕我们的过犯,洗尽我们一切的不义。最后让我简单的介绍一下,公义和慈爱两者并不是真的对立,因为公义里面有慈爱,慈爱里面有公义,神做每一样是都同时能看到他的公义和慈爱,而十字架上就是最好的例子。在十字架上,我们天国的君王耶稣以身作则地满足了公义,又施行怜悯。但愿我们都能够学习他的榜样,而不是地上的道德和智慧,让神的荣耀在我们身上彰显。阿们!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属灵生命问卷调查

约一4:7-12 神就是爱 -- 婚礼讲道

属灵生活问卷调查讨论